河流随着群山环绕的稠清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楚湟 通讯员 曾懿 彭艳芳 湘潭报道
从传统的猪血丸子到熏腊肉,再到稠清礼盒,打造“一桌土菜”……在邵阳市绥宁县红岩镇的稠清村,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宛如一群匠心独运的画师,以 “一桌土菜” 为神奇画笔,巧妙绘出一条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让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模式创新:编织紧密合作纽带
稠清村,这片隐匿于山水之间的土地,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乡村风貌,农产品丰富却销路不畅,好山好水好产品没法变成“好钱景”。为了将稠清村的土菜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创新地提出了“村集体+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发展模式,如同细密而坚韧的丝线,将各方力量紧密编织在一起。
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了解稠清村农副食品加工生产情况。
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并肩作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统筹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整合村里的闲置资产、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精心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建立稠清村农副食品加工厂,新修水利灌溉沟渠、水利泵房改建、凉亭,修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等,将闲置资产改建为冷库,串起土菜产业的致富链。
“‘双十一’期间,全国批发商、湘菜馆、特产店等通过电商、农副产品平台,11天时间销售额就突破100万多元,集猪血丸子、腊肉、腊牛肉等土菜礼盒成为热销品。”稠清村90后“新农人”龙池石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也是稠清村农副食品加工厂的致富带头人,今年稠清村农副食品加工厂有望突破800万元销售额,解决3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带动百余村民年均增收数千元。
稠清村农副食品加工厂土法熏制腊肉、猪血丸子。
忙完“双十一”,龙池石又与村民忙碌着赶制一批40多万的订单,把腊香肠、腊牛肉、剁辣椒、菜籽油等稠清土菜浓缩为“一桌土菜”礼盒。
驻村帮扶工作队设计的国潮风稠清土菜礼盒。
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利用专业优势,从品牌名称、标识到包装设计,融入了稠清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国潮风,为稠清土菜精心策划设计推出了土菜礼盒这一创新产品。土菜礼盒汇聚了稠清村的多种特色土菜,经过菜品精心搭配和精美包装,成为了馈赠亲友、商务往来的理想选择。土菜礼盒的推出,不仅丰富了产品种类,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极大地提高了土菜产品的附加值。
谢复兴与龙池石商议稠清土菜内部包装。
致富带头人则成为产业发展的先锋力量。他们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率先垂范,积极投身于土菜的加工、销售等环节。在驻村帮扶队的鼓励与扶持下,他们主动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广大农户作为土菜产业的根基,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参与其中。他们精心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家畜,为土菜制作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在农闲时节,农户们还加入到农副食品加工厂的生产队伍中,用勤劳的双手将自家的农产品转化为美味的土菜产品,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这种模式,让每一个环节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一桌土菜”致富锦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稠清土菜成为抢手的“香饽饽”,这让稠清村农户付秀兵喜上眉梢,他说:“以前要赶远路去卖菜,菜卖不完只能烂在地里,现在销路不用愁了,只要质量好,加工厂都会出高价收购,而且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挣两份钱。”
市场拓展:拓宽土菜销售通途
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土菜的销售途径,让稠清土菜走进千家万户。
一方面,充分发挥湖南城建职院的资源优势,开展校内消费帮扶活动。学院食堂优先采购稠清村的土菜产品,让广大师生能够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同时,组织教职工开展土菜认购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稠清村的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与各大电商、农副产品平台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合作关系。借助电商、农副产品平台的强大网络覆盖能力和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将稠清土菜推向全国市场。
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商定首届厨艺大赛活动方案。
“与此同时,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从生产、包装等进行全过程严把质量关,积极与全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对接、入驻,将高品质的产品送到各级预算采购单位。”湖南城建职院驻稠清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谢复兴介绍,大家正在筹划年夜饭、首届厨艺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稠清土菜,让稠清土菜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吸引更多乡贤人士回乡投资创业,扩大稠清村土菜“朋友圈”、致富链。
村民龙丽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稠清村,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桌土菜”不仅让稠清村摆脱了困境,走上了致富之路,更成为了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湖南城建职院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带领下,稠清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乡村振兴目标奋勇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稠清村的致富锦缎将更加绚丽多彩,成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来源:红网
作者:楚湟 曾懿 彭艳芳
编辑:凌雨晴
本文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fhcxjs.rednet.cn/nograb/646855/65/1447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