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荷文公路。
浏阳官渡镇竹联村,房前屋后都有花园。
红网时刻记者 卢欣 通讯员 彭胤武 长沙报道
“湖南最美乡村公路,更美了!”这段时间,湖南浏阳市民熊方明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照片,荷文道路两侧铁红色的路肩,一路延伸过去就像两条飞起的绸带;红瓦白墙的民房与绿意盎然的桂花树相得益彰,他配上了简短的文字,透露出无限的喜悦。
在浏阳官渡镇竹联村,村民们发现,房前屋后有花园了,新建的广场上有健身器材了,更令人高兴的是,旅游大巴开进了村,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来打卡,边走边说“真美,住在这里真舒服”。
这些变化,源于湖南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与以往着力于树立湖南美丽的对外形象不同,湖南此次的美丽升级行动,着眼于基层村镇村民的生活起居,与他们“共同缔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资源下沉 民意当先
群众在哪里,政府的努力就应该在哪里。湖南省住建厅厅长鹿山介绍,“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把主战场放在基层村镇,将浏阳市、宁远县、汝城县、凤凰县纳入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县(市),不断推动“资源下沉、权力下放、人力下移、资金下投”。
在浏阳荷文公路沿线,风貌塑造“红色路”示范项目建设中,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带领项目规划设计团队,逐个村逐个屋场逐户村民的走访调研,一场接一场的座谈交流,村民对“共同缔造”理念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极大调动起来了。村民张端友说,“共同缔造就是我们大家一起干,我的村庄我建设。”
“以往村里想为群众办事,缺场所、缺经费、缺人力,现在政府把资源下沉基层,我们更有底气服务好群众。”郴州市汝城县龙潭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欧永成告诉笔者,在组织开展“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过程中,龙潭桥共组织“乡村振兴问计于民”夜谈会20多场,征求群众意见建议80多条,真正做到了将项目决策权交给群众,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推动乡村振兴,规划必须先行。”竹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敬芳说,规划不求“高大上”,一定要符合村庄的实际,满足村民的意愿。
2021年,湖南省住建厅将浏阳市、宁远县、汝城县、凤凰县纳入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县(市),安排城乡建设引导资金1800万元,计划通过三年时间,以县域为单位、镇村为重点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成果,为全省美丽宜居村镇建设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作出重要示范。
公共服务升级
眼见为美是“面子”,那么公共服务科学优质便是“里子”,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湖南“面子”“里子”两手抓,让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将政策方针制定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
在汝城县龙潭桥,有了通过实施改造后的电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设施、文体小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卫生室、农家书屋等项目,改变了原来“经常断电停水、基础设施落后”的旧模样,实现了水、电、路、讯、网全覆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凤凰县建立“凤凰竹山”微信公众号,村里的大事要事、工作动态都通过网络向全村公布,向外界宣传,该公众号已发布通讯121篇,浏览量超过30万人次。
时隔数月,“共同缔造”示范的打造显现出清晰的轮廓,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四个示范县的“共同缔造”取得显著成效。从汝城县凝聚基础建设管理合力的探索,到浏阳市村民共塑镇村风貌的模式,从宁远的人才队伍培训经验,到凤凰县立足文旅融合、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集中连片示范的实践,不一而足。
扮美村镇 留住“乡愁”
“共同缔造”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居住环境。
“你垒石头我盖瓦,你修篱笆我种花。”在凤凰县,对于老百姓而言,“共同缔造”的过程成为大家凝聚共识、塑造“共同精神”的蜕变过程。
生态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提质了,竹联村又提出了新的发展规划:要有产业,要有服务业,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要让进村的游客不止看到乡村美,还能触摸乡愁,感受特色乡村文化。
“我们在村上集中流转土地,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划区域打造了蔬菜观光走廊,农事体验基地,让游客能体验现代农业。”吴敬芳说。与此同时,竹联村利用村民闲置的房屋,建设了一个名为“浏阳时光里”的农耕展览馆,收录传统的生活用具、老农具等,营造出浓浓的“乡愁”。
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鲜明的村镇建筑风貌塑造、规范的公共空间整治、有效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规划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蓝图里一字一句,正在三湘大地变为现实。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彭胤武
编辑:胡冲
本文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fhcxjs.rednet.cn/content/2021/07/08/9640120.html